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传统文化讲座掠影

发布时间:2023-04-28浏览次数:131

426日,图书馆“品味经典 阅见未来”读书月系列活动之传统文化讲座在医大会堂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福建师范大学袁勇麟教授主讲,题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我校三百多位读者聆听了本次讲座。

袁教授引用了习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以及习总书记阅读中外古今名著的趣事,揭示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文化自信绝不等同于固守其成、裹足不前,也不等于自高自大、盲目排外的深刻道理。阐明文化自信从来都是在兼收并蓄、动态前进中实现的。

袁教授认为,我国是散文大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战国策》中的短短几句话就将苏秦两次游说回家后亲人截然不同的表现和世人嫌贫爱富的丑陋表现得淋漓尽致。随后,袁教授又带我们领略了庄子的夸张大胆和意出尘外,还通过《拾遗记》《博物志》《洞天集》以及《梦溪笔谈》等中国古代散文中对外星人的记录让我们了解中国古书中对太空探索的记载。分享过程引经据典,妙趣横生,让到场的观众深受感染。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中国古代散文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趋于成熟和完美;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少框框套套,捆住了自己灵活的手脚。袁教授从严复“废八股”讲起,再到邓拓的《“伟大的空话”》,然后再讲赵元任编的“好玩儿”单音故事,提出“言文一致”的观点。接着,袁教授以文学与医学的亲和关系为切入点,引入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走上文学道路这个重要内容,阐述了鲁迅是守正创新的代表。

最后,在传统文化的创新上,袁教授通过列举《国家宝藏》、台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故宫五代文物管理员的例子,阐述了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要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在互动环节,袁教授耐心地解答了读者的问题,讲座也在读者的热烈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