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很多人印象里,东汉只有“一头一尾”。“头”指的是光武帝刘秀的传奇,“尾”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故事。中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相当没有“存在感”。对这段历史,文史作家张向荣今年交出了非虚构作品《三国前夜》。本期思语讲坛我们邀请到张向荣博士,与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三国前夜》创作的种种心得体会。
二、活动时间
2024年10月26日(周六)19:30—21:30
三、活动地点
福医大梦书屋
四、主要内容
张向荣博士将从自己多年求学、阅读、思考的经历出发,与读者分享有关《三国前夜》创作的种种心得体会,讲述东汉初期所特意设计的权力运转模式下的种种历史事件。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五、嘉宾介绍
张向荣,青年文史作家,第二届文景历史写作奖首奖得主。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悠游经史,流连两汉,热爱并致力于非虚构写作。著有《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诗词歌赋少年游》等。
六、图书介绍
《三国前夜:士大夫政治与东汉皇权的崩解》
作者:张向荣
出版社:世纪文景丨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国前夜》是青年文史作家张向荣的全新历史非虚构力作,接续《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本书主要讲述被新朝洗礼过的“第二汉朝”是什么样子,儒学在培养“哲人王”的道路上失败后怎样延续自己的文化生命。东汉在前期就拥有了较为成熟的政教体系,即“秦制—儒教”政制,这是稳定汉家天下的“底层逻辑”,然而其中的张力最终促成了秦汉帝国的灭亡,数百年的“大一统”由此崩解。
本书重点关注东汉后期桓、灵二帝近五十年的执政生涯,同时全面系统地还原党锢之祸的始末,细致考察党锢中人的心态、目的、行为,解读儒家在其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为什么从辅佐汉朝走向了辅佐三国。
作者尝试以“群像”书写呈现这一时期士大夫、宦官、宗室以及群雄之外普通人的观念乃至时代风貌,辅以图表梳理人物关系,进而追问:东汉的皇权虽然崩解了,但“秦制—儒教”这一结构并未随之覆灭,它又如何寄托在新兴的儒家士大夫身上,得以在后世不断重建?